觀點 | 未來沒有培訓,只有學習
未來對人才的培養,是要構建一個落地式的學習型組織平臺,打造“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機制
每一個企業,幾乎都是一所社會大學。但是,今天對于人才的培養,如果還停留在打雞血式的培訓階段,顯然早已失靈。
特別是在知識型企業里,知識就是最高雅的“原材料”。知識的來源是通過學習來獲取的,而不單單靠培訓。盡管培訓也是一種基本的學習形態,但除了培訓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入心智模式的學習,才能真正促進人才的成長。
所以,培養不是簡單的培訓行為,學習行為才是決定一個組織保持活力的最佳源泉。現在,有很多企業紛紛扛起學習型組織的大旗,其核心就是讓培訓走向學習。
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
很重要的一點,不和工作相結合的學習,是一定不能獲得最佳實踐的。
因為事實上,一個人只有用心工作的時候,他才能用心學習和發揮創造力,真正用心投入到事業當中。
從人保財險的經驗來看,要構建一個落地式的學習型組織平臺,打造“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機制至關重要。什么意思呢?我們就是圍繞公司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把“解決問題式”的學習模式融入經營管理中,這稱為“三合一”綜合開發機制。
在這一過程中,領導帶頭,業務骨干參加,培訓師也要加入這個課題組,將工作中的問題當作課題來研究。當每個團隊、每個層級,甚至每個人遇到的制約組織發展的問題,被作為課題專門研究的時候,可以達成三個結果:一是它會迅速轉化為工作方案;二是轉化為向上輔助決策的建議,三是轉化為課件和講義形成培訓方案。
學習型組織原本就是解決問題為導向的。這意味著從工作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夠形成范本有效推廣。
學習,要依托于人本管理的環境
管理者的思想往往能夠輻射、影響廣大員工的行為。將這個重要的管理邏輯形成機制化、常態化,根本在于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管理環境。
當員工置身這樣的環境中,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必將得到真正激發。這些積極的因素被激活后,學習和創造就成為他們最常態的職業修煉,這對一個組織的持續成長大有裨益。
在人保財險看來,做管理實質是做環境,因為人的行為是由環境決定的;做環境實質是做互動,即管理者與員工的互動;做互動就是做員工體驗,員工體驗決定他們的情緒、情感和價值觀念,最終決定他們的行為表現以致績效。
學習型組織的核心,實際上就是以人為本,通過人本管理去構建組織的人本環境,從中讓員工有足夠的意愿去學習,這才是讓學習深入心智模式的最佳實踐。
我們為什么說“心靈不改變,一切無從改變”呢?原因正在于此。
管理風向標
Q:打造學習型組織目前面臨著怎樣的問題?未來對90后怎樣發揮作用?
A:大家對學習型組織的認知還處于較低水平。對知識的獲取只是對學習型組織的淺層理解,其實背后的基本邏輯是人本管理環境。所以,你對90后培訓、灌輸多少知識都沒用,或者只能暫時起效,但最終他是要看你怎么做的。人保財險的主張是“言教”、“身教”和“境教”(基于人本環境的構建),讓他們自發、自主地學習,從而釋放創造性。
作者: 熊向清,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教育培訓部總經理?
來源: 《中外管理》雜志、中培新媒
本網站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