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Susan Cain發表她的新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時,收獲了一片贊譽。這本書批判了一些學校和核心教育機構對外向者明顯的偏愛,并且無限滿足他們所需要的刺激感。
無疑,內向者十分樂于看到這本書的面世,因為它提醒人們注意到各種可能的性格類型,尤其是那些時常對自己的性格感到非常困惑的人。
顯然,作者的此番努力是想試圖影響教育界的變革。如今一些教育機構的發展趨勢無外乎“合作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和“翻轉課堂”之類,但這些趨勢無疑都忽視了內向者的需求。
事實上,這些趨勢意味著如今的課堂通過多樣的社交學習活動,史無前例地推崇外向的行為模式。
當然不得不承認,性格外向者的課堂積極性是十分可貴的,但是過度強調這一點的話就會損害到那些習慣于獨自思考的學生,而他們也會在無窮無盡的互動學習中耗盡全部的精力。
就在上周,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就宣布,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圖書管理員們正與建筑師合作將原本安靜讀書的空間轉變為充滿活力的互動學習的實驗室。在著名教育資源平臺Top Hat上,一位作者寫道:“合作學習策略利用了人類進化行為中最偉大的部分:社交。”
這個月早些時候,加州州立大學多明格茲崗分校推出了他們的“動態學習課堂”,在課堂上桌子隨意地組合,而這一新政策認為教師也應改變他們的舊思維,因為“課堂應該是在做中學”。
兼任代理副院長的Hamoud Salhi解釋說,“這個項目并不僅僅是改變課堂環境,更是要改變教育者的教學方法。”
當“動態學習課堂”的支持者們認為“讓學生和老師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是一件好事的同時,另一些老師則繼續將內向和缺乏內在動力堅持到底。
占了全部人口1/3到一半的內向者們時常被認為是害羞的、憂郁的、不愛交際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正如Susan Cain在她著名的TED演講中說的那樣,內向者“在較為安靜的、低調的環境里感覺最有活力、最能夠馬力全開,同時也是最能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候。”
最近在一所加州的公立高中觀察學生上課的時候,我自己也開始反思這個問題。
我自己所在的高中的學生經常要求延長默讀的時間。一些學生更喜歡關掉教室里的日光燈,在窗外投進教室的柔和陽光下閱讀。
一些學生承認更享受在安靜的房間里學習的時光,希望我在允許的范圍內多多延長這樣的時間。
我過去認為他們總是帶著耳機是出于刺激的需要,而我現在懷疑他們只是想要隔離外界的紛雜。
如果說上述只是籠統的觀察,那么最近我遇到的兩個高中生,他們就特別直白坦率地告訴我他們需要安靜的、獨自一人的學習環境。
這兩名學生都驕傲地說起他們在灰熊青年學院取得的好成績,這是一個在加州圣路易斯奧比斯波為期22周的特許學校項目,專門針對那些在之前的學校成績糟糕的青少年。
當被問及是什么幫助她獲得今天的成績,其中一個學生說:“我在這里可以集中精力。”
意識到自己很容易分心的事實,她在之前的公立學校從未獲得過片刻的安寧,而現在她非常享受有秩序的課堂和安靜的學習時間。“我現在簡直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我采訪的另一個學生也給出了類似的回答:“在這所特許學校,學習氛圍更集中,而在公立學校的時候則很吵鬧。我有多動癥所以我很容易分心。”他隨后說,“我的成績從未像現在這樣好過。在這里我可以集中心思學習。”
在灰熊青年學院網站上的一席話讓我非常觸動,“那些在學校學得很辛苦的學生通常是因為他們缺乏社交和情感交流的技巧,所以他們無法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
而且這些學生能夠很快地診斷出自己無法在之前的學校集中精力學習。而灰熊青年學院所標榜的進步也不是要突破社交技巧的障礙,它只是對學習環境做了很大的改動。
因此最理想的情況是給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堂模式,但是這一點對于擁有不同智力水平和學習動力水的大班來說有點難辦。然而慶幸的是,互聯網大數據似乎讓這些成為了可能。現在和小U一起,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我們的學生是內向還是外向吧~讓我們為他們營造一個最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
(來源:外灘教育 作者:Michael Godsey 譯:陌桑)文章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