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與人才培養的成效、困境及應對
一、改革成效
新高考取消錄取批次、平行志愿錄取,增加了學生志愿填報的數量,減少了學生調劑的可能性,學生能夠被錄取到本人填報的專業。因此,高校教師和學生群體對志愿填報方式、取消錄取批次、平行志愿投檔等招生錄取政策的認可度較高。
1.投檔滿足率高。高考綜合改革取消錄取批次后,沖破了人為固化學校身份的桎梏,高校不必受制于原先錄取批次的限制,顯著提高了原來的一本院校的投檔滿足率。浙江省2017級和2018級學生錄取結果呈現出“四高一低”的特點,志愿填報率、投出率、滿足率、平均度高,退檔率低,2018年第一檔退檔率0.034%。在學生自由選科的背景下,高校能夠招收到符合學科專業特色的考生。
2.各方獲得感高。一是學生獲得感高。新高考強調學生與高校的選擇性,滿足高校不同專業招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權,滿足了不同專業對文理科基礎的雙重需求,有利于綜合性人才的培養。部分高校受訪者表示,招生錄取分數線高于往年、錄取結果超出預期,尤其是受限于錄取批次的應用型專業,能夠吸引成績更高的考生報考。
新高考模式下,除統一高考招生模式外,浙江實施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三位一體”招生;上海實施自主招生、春季招生、綜合評價招生等多種招生方式,實現了從單一評價向多元綜合評價招生模式的轉變,拓寬了高考招生評價與選拔的路徑,促進了高校由“招分”向“招人”的轉變,有利于學生全面而又個性化的發展方向。
1.綜合評價招生促進科學選才。新高考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評價方式,即綜合評價招生。
2.探索分類考試,體現多元評價。試點省份除了實施統一高考招生、自主招生、“三位一體”招生之外,高職院校提前招生和單獨考試招生、應用型高校面向中職院校“三位一體”招生等多種考試與招生模式,實現多元選拔、多渠道錄取,拓展學生錄取渠道。高職院校的提前招生使選拔人才更加科學化,如酒店管理專業、導游專業等對學生素質有特殊要求的專業,通過面試再結合學生的高考成績進行錄取;通過提前招生,選拔綜合素質高、有特長的學生,如體育、籃球、美術等特長的學生,提升了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通過單獨考試招生錄取退役士兵;通過免試入學,招收到了優秀的中職生。
1.倒逼高校優化專業布局結構。新高考實施平行志愿到專業、取消錄取批次等改革舉措,使得招生競爭的焦點由學校與學校的競爭轉變為專業與專業間的競爭,專業不再有所在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的保護,實現了院校間的同臺競技,倒逼高校優化專業結構和學科布局,加強自身優勢學科和專業建設,實現特色化、內涵化發展。
2.促進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新高考背景下,生源的結構、知識基礎更趨多元,試點省份高校圍繞高考改革的新要求,針對同一專業學生不同知識背景,提前規劃改革教學模式,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分層分類教學,加強基礎課程建設和低年級段的通識教育。
新高考模式下,高校要招收到充足而優質的生源,就需要通過系統研究、提出合理的選考科目,需要加強對中學的宣傳,同時通過“三位一體”等綜合評價招生加強了高校與中學的銜接,改變了過去招生與培養分離的局面,高考不再是高中教育的“獨角戲”。
1.招生與培養的聯動加強。一是高校內部招生與培養的聯動加強。新高考模式下高校探索大類招生,同類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設置是相同的,這給高校人才培養帶來較大調整。新高考賦予高校二級學院更多招生自主權,促進高校各部門廣泛參與招生,加強了招生工作與專業建設、教師教學、學院發展的聯系。二是高校與高中培養的聯動加強。新高考模式下高校開始積極參與高中先修課程,推動課程建設的中高銜接;高校幫助高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以幫助學生進行科目選擇、專業和學校選擇時能更有針對性,實現了高中與大學人才培養的聯動。
2.高校與高中招生聯動加強。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加強與中學的招生聯動。問卷調查中,分別有96%和91%以上的高校教師都認同,新高考以來,“學校加強了招生宣傳”和“學校加強了與中學的銜接”。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高考的功能首先是選拔合適的人才,招到高分的學生,適應高校專業發展的需要,能夠獲得更好的大學排名,對招生自主權和生源質量的訴求是最基本的利益訴求。在多方關注下,高校往往以生源質量為第一關注目標,在招生模式、招生專業和計劃、確定選考科目等方面都要求有更多的自主權。
新高考模式下,首當其沖的是學生“功利化”選科帶來的影響。新高考試點省份實施“3+3”科目設置,除語數外3科之外學生需要自選3科作為選拔性考試科目計入總分。在實現了學生選擇性的同時,學生選科也出現了趨易避難的功利化傾向,呈現出“驅趕效應”和“磁吸效應”,即大量學生逃離物理等相對較難的學科,而去選擇相對容易獲得高分的學科,浙江和上海兩地選考物理人數下降,引起了各方普遍關注。
(二)因材施教與墨守成規:應對生源結構多元化的挑戰 新高考模式下,生源結構多元化與生源質量的差異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帶來較大的挑戰,按照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可能會帶來人才培養質量的下滑;而因材施教則需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做出較大調整與變革。
1.生源結構多元化。新高考模式下,生源結構從原來相對單一、相對扁平向多元化、多樣化轉變,學生的生源結構、知識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先只招文科或理科的專業,現在的生源文理交叉滲透;同個專業(類)里面的生源因為學生的選考科目各不相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科特長、專業基礎也不盡相同。如何既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又能做到因材施教,成為人才培養方案重新修訂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2.生源質量差異大。因物理選課人數下降、考試難度降低等因素,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不夠扎實,對高校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挑戰。一是專業間最低錄取分數差異大。高校的劣勢專業與優勢專業間差距拉大,校內學生質量間的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部分高校教師表示,高校內部不同類型專業間錄取最低分差出現明顯的增大趨勢,專業間的分數相差比較大。二是學生理工科基礎薄弱。
新高考實施平行志愿、取消錄取批次等改革措施促進了高校之間的公平競爭,也造成不同院校間同類專業間的角逐,倒逼高校重新考慮學科專業布局,否則,在新高考模式下冷門專業與弱勢專業將造成生源危機。
高校受訪者認為,新高考挑戰招生、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的一體化機制。傳統高考模式下,不同專業可以在學校內部通過專業調劑滿足生源數量,但平行志愿到專業的錄取方式,直接影響到高校具體專業的生存與發展。那些長線、冷門、沒有專業特色、培養質量不佳的專業,都可能在新高考中面臨著縮招或停招、裁撤的風險。高職院校新高考背景下的沖擊感受更為明顯,問卷調查中,89.3%的高職教師對“冷門專業遭遇生源危機”的說法表示認同,認同率相對較高。
綜合評價招生是新高考的重要舉措之一,改革目標和價值取向是正確的,但因為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綜合評價招生本身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依然有待提高,因此使得綜合評價招生這一代表新高考改革方向的重要舉措實施的范圍也比較有限。
1.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與公平性。一是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和標準不統一,降低了綜合素質評價的信度和效度,中學感覺難以操作,高校很難在招生錄取環節快速、有效地使用,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學生也難以進行比較。二是部分試點省份為便于高校招生錄取中直接使用,將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等級評比,在統一標準和增加效度的同時,也因等級劃分的方法造成不公平。
2.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的科學與公平性。一是綜合評價招生對弱勢群體不利,拉大了城鄉入學機會差距。“雙一流”建設高校等重點高校增加綜合評價招生規模的同時,相對減少統招計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普通高中學生入學機會。二是許多高校綜合評價招生以學科競賽為報考資格,考試內容與高考不同,社會培訓機構的介入使學科競賽越來越專業化和職業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課外學習負擔和家庭經費支出。三是綜合評價招生的程序規范和信息公開還需要加強,部分學校將綜合評價招生作為保護弱勢專業的途徑,存在功利化傾向。
總之,當前背景下,高校大規模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綜合評價招生是難以實現的,高校應該根據各自辦學水平和特點理性對待、適當擴展,不宜全面鋪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视屏免费观看
|
美男被强行糟蹋np各种play
|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
各种少妇正面bbw撒尿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午夜
|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
|
欧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乌克兰少妇大胆大BBW
|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
SM调教室论坛首页入口
|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
狠狠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完整
|
日本添下边视频全过程
|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
同性男男黄gay片免费
|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
色综合av在线
|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
|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
又黄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
一性一交一伦一片A片庆乱码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日韩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看免费
|
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毛1
|
中国老太老妇xx对白
|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
A 'V片欧美日韩在线
|
中文字幕第25页
|
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摄影
|